關于文化的安全與保護
發布日期:2019-11-07 20:28:28 【字體: 大 中 小 】
關于文化的安全與保護
五千年的歷史,中原大地孕育創造了燦爛厚重的文化,并有力的推動了中原走向繁榮的步伐。應當看到,在取得可喜進步的同時,中國文化發展逐漸暴露出不少“弱項”:表現到各方面就是,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如今保護文化安全,已經迫在眉睫,接下來讓我們細致的分析和了解一下文化安全.
[關鍵詞] 安全文化, 不足和思考, 公益性文化,宣傳教育
一、什么是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一種元文化,即人類進化過程中首次創造的文化,是人類自覺行為的產物,是人類創造自身的同時創造的文化,是人類追求安全和獲得安全的結果?! “踩ㄖ莆幕藶楸U先藛T和財物安全而制定的各種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安全責任制等。其功能是用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規范人們的行為。它是把安全物質文化、安全行為文化和安全理念文化結合成一個整體的橋梁。安全文化是人類安全生產、安全生活所創造的觀念、行為、物質的總和。主要包含了一定社會的安全價值觀、安全判斷標準和安全能力、安全行為方式等內容。
安全物質文化是指以物質或物化的形態表現的,保護勞動者身心健康和保障生產正常進行的安全器物。安全物質文化:一是體現在人類技術、生活方式、生產工藝的本質安全性(本質安全指人們尋求理想安全的整個過程)。二是體現在生產、生活中所使用的技術和工具等人造物及與自然相適應的安全裝置、工具等物態本身的可靠性。
安全理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的意識形態表現的,無形的、深層次的安全思想與意識,包括安全意識形態,思維方法,安全哲學,安全價值觀、安全人生觀、安全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等。安全物質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表層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外觀表現和載體,是安全行為文化、安全法制文化和安全理念文化的物質基礎;安全法制文化是安全理念文化的載體,安全法制文化在安全理念文化的“指導”下形成,安全法制文化又規范、指導著安全行為文化;安全理念文化是形成安全行為文化和安全法制文化的思想基礎,是安全文化建設的核心和靈魂。安全物質文化既是安全文化的體現,又是安全文化發展的基礎。安全行為文化的特點為動態,主要體現為行為表現。人們一定的行為模式,既是時代安全文化的水平的反映,體現社會的文明程度,同時又作用和改變社會的安全文化。安全行為文化不是獨立的,它滲透在物質文化和理念文化之中,并受其影響,也是安全理念文化的表現形式。安全行為文化的傳承主要靠法制,利用法制,形成人們的習慣。良好習慣的養成,使行為在自覺基礎上加以固定。
二、和諧社會中的文化安全
近年來, 和諧社會,安全為先。各類事故對社會和諧穩定的負面影響難以估量,已經成為當今最不和諧的音符。
黨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安全生產和事故防范工作,但嚴峻的安全生產形勢并未得到明顯的改觀,重特大事故仍然高發。我國在安全生產和事故防范方面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我國事故高發除了同我們當前所處的特殊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產業結構、安全管理基礎薄弱、科技水平低等客觀條件有關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社會成員的安全素質低,安全意識差。根據一些地方的統計,90%以上的安全生產事故是由違章指揮、違規作業和違反勞動紀律等人為因素引起,重大事故百分之百是責任事故。人的因素,既有人的安全知識、安全技能、安全意識因素,也有觀念、態度、道德、倫理修養等更為基本和深層次的人文因素和人文背景。我國安全法規難以認真執行,安全制度難以全面落實,安全方針難以深入貫徹的根本原因,歸根結底是人們的安全素質較低。建設安全文化的最基本的目標是提高人的安全素質,只有提高了全民的安全素質,作為政府和單位的決策者,才能正確理解和認識安全生產的價值和意義,改變以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作為衡量地方政府政績最主要,甚至是惟一的指標;以經濟效益、稅收與利潤作為衡量企業成敗的惟一指標的不正確的政績觀、效益觀。從而處理好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安全與效率的關系,才能在決策和生產經營中貫徹落實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和各項法律法規,加大安全生產的投入,實現安全生產的保障條件。作為員工才能遵章守紀,規范操作。最終才能改變在安全生產問題上政府與企業,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主觀愿望與客觀實際之間長期存在的種種不協調,有效地預防事故。
安全文化的作用:一是規范作用。安全文化可以幫助人們加深對各項安全法律、法規的認識和理解,使每個社會成員都能認識到安全的全部內涵,實現“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直至“我會安全”的跨越。二是導向作用。通過倡導和建設安全文化,引導廣大社會成員克服麻痹思想,在思想上牢固樹立起正確的安全意識、態度和信念,使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成為生產和生活的安全元素。三是組織協調安全管理作用。安全管理區別于其它任何專業性管理是對所轄區域所有單位、所有方面所有人的管理。其中核心因素是協調,既需要對安全決策執有不同觀點的人進行協調,又需要對各單位、各部門在安全職能關系上進行協調。而這種協調需要有統一的價值觀念和行為取向作基礎,否則,協調就難以成功。這種組織協調功能正是安全文化所特有的。實踐證明,單靠改善安全生產設備設施,并不能保障安全無事故,還必須要有高素質的領導干部、管理人員和高素質的職工隊伍。不論是提高管理水平還是提高職工的安全素質,安全文化是基礎。 因此,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提高全民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是遏制傷亡事故高發,促進安全文明生產,保護勞動者的安全和健康,保護公眾安全、舒適、高效地從事一切活動有效途徑,也是構建本質安全型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
三、安全文化的建設
1.樹立安全發展新理念 ,針對我們一些政府官員和經營者、管理者,安全價值觀念錯位,存在重財產、輕生命,重生產、輕安全的思維傾向和行為習慣,對物質利益的重視程度明顯地超過對生命與健康權的尊重的實際,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高屋建瓴地提出要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指導原則。安全發展的實質是指經濟社會的發展必須以安全為基礎、前提和保障。國民經濟和區域經濟、各個行業和領域、各類生產經營單位的發展,都要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安全生產狀況持續改善、勞動者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切實保障的基礎上,發展不能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更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和健康為代價。安全發展的提出體現了我黨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反映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本質特征?!耙匀藶楸尽笔紫纫匀说纳鼮楸?只有從根本上改善安全狀況,大幅度減少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對社會造成的創傷和震蕩,國家才能富強安寧,百姓才能平安幸福,社會才能和諧安定。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所說的:“把安全發展作為一個重要理念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戰略,是我們黨對科學發展觀認識的深化?!睒淞踩l展新理念,具體就是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安全觀,安全就是最大效益的經濟觀,安全第一的哲學觀,珍惜生命的情感觀,“三不傷害”的自?;ケS^,細節決定成敗、安全無小事的行為觀,預防為主的科學觀。樹立安全發展新理念是安全文化建設的抓手,是推進安全文化建設的源動力,也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切入點和著力點。
2.加強對安全文化建設的領導 ,安全文化建設的成效如何,領導是關鍵。黨政有關部門是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制定者、執行者,是組織各社會單位、社會成員完成各項任務的重要機關。黨政有關部門要在充分認識安全文化作為代表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先進文化,在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基礎上,加強對安全文化建設的領導,充分發揮其在安全文化建設中的主導和推動作用。研究制定安全文化建設的方針、目標、任務、內容,并根據安全文化建設需要基礎設施、基礎項目、人力資源等物質基礎作支撐,需要一定的載體作傳播,因而需要足夠資金的投入的實際,加大在安全文化建設上人、財、物的投入,落實相應的措施,并把安全文化建設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安全文化建設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最終達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使安全文化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強大推動力。
四.不足和思考
公益性文化事業投入相對不足;文化產業發展速度不快,規模不大;文化發展活力不夠,文化產品、服務檔次和質量還與近億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存在差距;文化資源向文化產業轉化的能力尚不強勁,不少優良文化資源依然靜靜地躺在那里?!按蟆?,只是一個量的概念。如何由“身軀”的“龐大”向“體魄”的“強健”轉變,是當前中國文化建設面臨的歷史性課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原崛起的關鍵時期,更需要將文化建設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使其發揮出自身應有的獨特作用。具體來說,應重點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先進文化強化政治思想領域的改造。先進文化乃一個民族的血脈和靈魂。加快文化資源大國向文化強國跨越,就必須首先用先進文化浸潤人們的心靈,武裝群眾的思想。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倡樹社會主義榮辱觀,弘揚優良社會風尚,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提高人們的政治思想素質,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不斷為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二,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是文化強國的重要指標。加快文化資源大國向文化強國跨越,就必須加快文化事業改革發展的步伐。要更多地增加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推動城鄉文化公益文化服務能力同步發展
三,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文化產業是文化強國的重要支撐和動力。加快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就必須加快文化產業改革發展的步伐。發展文化產業是文化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要在體制機制改革上下大工夫,推動我們的文化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行市場化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方式,加快發展我們的優勢文化產業,占領文化競爭的制高點,贏得市場,做大做強,逐步形成一批在國內、國際有影響的文化產業。要培育一大批知名文化品牌,生產出一大批文化產品的精品力作,擴大文化的影響力、感召力和輻射力。我們相信,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通過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創造性工作.
相關新聞
-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黑龍江省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規定的通知(黑政規﹝2018﹞21號) 2020-03-30 11:27:27
- 常用安全管理術語,一崗雙責、三違、三不生產 2020-03-30 08:32:32
- 注意!特種作業操作證查詢網址變更啦! 2020-03-30 08:25:31
- 安全培訓的目的、意義是什么? 2020-03-29 08:46:27
- 制冷與空調設備運行操作安全作業 2020-03-28 16:35:01
- 壓緊壓實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培訓 2020-03-28 16:32:32